11月28日下午3點,DD公園。
凜冽的空氣,似乎沒有影響到公園內人們的心情。稍有年代的歌,從大音箱里震動而出,小廣場里裹著厚衣的男男女女們跳著舞,小長椅圍著打牌、閑談的人。
年過80的老白,在公園做防艾志愿者已有8年,除了周一,他每天早上都在公園派發(fā)艾滋病防治宣傳單,給人做艾滋病檢測。“得是男同,才能懂他們、和他們交流。”老白絲毫不隱晦自己的男同身份。
固定性伴和“潔身自好”,是老白自謂多年未感染的訣竅。但更多老人因高危性行為而感染艾滋,目前在北京佑安醫(yī)院定期接受抗病毒治療的艾滋病感染者中,有753人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在這些人里,近九成感染者為男性,他們當中有6人在80歲以上。
有專業(yè)醫(yī)生表示,談起性需求,社會總會將老人剔除在外,但實際上,被社會隱藏的需求不代表不存在,因為隱藏,反而會產生更多問題,性安全就是其中之一。
數據:60歲以上男性感染數量增加明顯
中國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公布的全國艾滋病最新數據顯示,近年來,通過病例報告發(fā)現(xiàn),中國老年人——特別是60歲以上的男性人群感染的病例報告,從2012年的8391例上升到2017年的19815例,數量增加明顯。
這一數據,和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yī)院性病艾滋病門診主任孫麗君的出診體驗一致。
做了三十年醫(yī)生,雖然以往接診的大部分都是青壯年艾滋病感染者,但最近幾年,孫麗君發(fā)現(xiàn)來就診的老年人逐漸增加。
孫麗君透露,目前在北京佑安醫(yī)院需要定期接受抗病毒治療的艾滋病感染者中,有753人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在這些人里,近九成感染者為男性,他們當中有6人超過80歲。
作為艾滋病公益組織“白樺林”的負責人,白樺近幾年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老年男性感染者明顯增多。
“白樺林”今年在國內發(fā)起了一個問卷調查,截至12月1日,共回收618份艾滋感染者的有效問卷,其中51歲以上人群占比7.12%,60歲以上占比0.49%,但白樺認為,老年感染者人群的真實數據不止這么少。
白樺表示,有的老人文化水平低,特別是較為貧困的地區(qū),有的老人甚至不太會寫字,更別說拼音和打字了。
白樺在和這群老人交流中感覺存在很大溝通障礙。“老人也著急,就發(fā)語音過來,但是云貴一帶的口音實在聽不太懂。”白樺有一種無力感,只能讓老人去找當地相關組織,但往往當地也沒有太多經驗。白樺說,這是組織介入救助的困境之一。
因:老人有性需求但性安全常識不足
根據原國家衛(wèi)計委公布的《中國家庭發(fā)展報告2015》顯示,截至2014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12億,獨居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近10%。
“很多老年人,特別是男性,性需求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孫麗君主任告訴記者,在她接診的患者中,仍有不少超過70歲的男性,每月仍保持規(guī)律的性生活。然而,單身或者獨居老人,在沒有性伴侶的情況下,會偷偷從外面找來性伴侶,往往因此染上艾滋。
孫麗君提到一個案列,曾有名50余歲的保姆前來就診檢查,在初篩HIV陽性后,孫麗君問她是否有性伴侶,保姆猶豫了一會兒,告訴孫麗君自己定期和三位獨居老人有性接觸。
“她告訴我,她固定給三位獨居老人家買菜做飯做家務,還要陪這三名老人‘睡覺’。”孫麗君說,保姆自己并不知道什么時候染病的。隨后,三名老人相繼來到醫(yī)院檢查,其中一位檢查出HIV陽性。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劇,獨居老人的比例越來越大。 孫麗君分析,因為經濟或子女反對等原因,獨居老人不容易找到合適的老伴,就算找到了,也由于男女生理差異的原因,性需求得不到滿足。“老年人有生理需求,又不好意思開口,無處釋放,就會找這些并不安全的渠道解決。”
有調查顯示,老年人的安全套使用率不到10%。有性需求卻沒有足夠的性安全常識,也是讓老人染上艾滋的原因之一。
途徑:同性傳播占比增速快引發(fā)關注
公開資料則顯示,2017年中國報告感染者中經異性傳播占比為69.6%,男性同性傳播為25.5%。
在孫麗君接診的老年艾滋感染者中,同性傳播占到了一半以上。
一名60多歲的男性在HIV初篩陽性時,孫麗君立刻要求他的老伴也來醫(yī)院檢查,但被老人拒絕。
“我老伴兒肯定沒問題。”老人很篤定。孫麗君有些著急,老人偷偷告訴她,自己與老伴已經將近20年都沒有性生活了。
“我喜歡男的。”老人告訴孫麗君,這個秘密他一直埋在心底,家里人都不知道。老人的愛人曾經以為他患上了ED(男性勃起功能障礙),夫妻倆還曾四處求醫(yī)問藥。老人很坦誠,稱他經常到外面找同性,有時“一天就找不止一個”。
不過佑安醫(yī)院艾滋病防治專家、醫(yī)生張可分析,國內目前更關注異性傳播的問題。之所以近幾年社會很關注艾滋病老人的同性傳播,是因為占比數量上升速度快。公開數據顯示,國內同性戀人數僅在數千萬,影響范圍有限,相較之下異性傳播的影響更大。
救助:感染者更需要心理支持
因為發(fā)現(xiàn)艾滋病人中老人數量正在上升的緣故,“白樺林”今年年初專門為中老年病友和病友家屬建了線上交流群,前者的群友年齡在50-75歲之間,群人數為300多人。
建立交流群的考慮在于,患病者很需要同伴的鼓勵、教育和榜樣的力量。而線下溝通時,即使老人沒有被介入干預的意愿,白樺林方面也會把聯(lián)系方式留給對方,老人如果愿意,隨時可以聯(lián)系,留聯(lián)系方式是為了讓老人知道,有人在支持他。
在孫麗君接診的老年感染者中,有的家人非常支持老人的治療,但也有老人家屬出現(xiàn)害怕、恐懼和歧視的態(tài)度。
孫麗君回憶,曾經有位獨身老人前來檢查出艾滋病,告訴了和自己一同生活的女兒,女兒的第一反應是立馬搬家,并且也不來醫(yī)院看父親。“老爺子事后偷偷告訴我,特后悔告訴女兒自己的病,后悔不已。”
對此,白樺表示,在治療期間,老人很需要支持,如果較晚發(fā)現(xiàn)感染和進行治療,治療副作用會更大,“吃個藥跟化療一樣”,痛苦會很容易讓老人放棄治療,更需要家人的支持。
白樺也建議,家人和公益組織如果想介入干預患病老人,要有一定的心理疏導能力和一定的艾滋病知識儲備,不然自己因為不了解,就已經先慌了。公益組織則應考慮到這類群體極度需要個人隱私保護,此外在有認識的基礎上,再去干預引導和轉介。
治療:艾滋已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病”
在防艾專家張可看來,目前國內治療艾滋病的藥物比較好,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基本沒有生命危險。艾滋病現(xiàn)在已經可以類比“可防可控的慢性病”,經治療的患者可以正常生活。
孫麗君也提醒,老年人感染艾滋病千萬不要羞于啟齒,要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和疾控中心就醫(yī)。“很多老年人感染艾滋病之后,只要能定期來接受治療,壽命基本上與其他老人無異。”孫麗君說。
至于具體治療上,張可介紹,國家目前沒有專門針對艾滋病老人的政策和措施,不過臨床上的治療和年輕人并沒有什么區(qū)別。
“患病人群中老人因肝功能更差,治療副作用可能更大,因而治療效果更差。”張可說,對于艾滋病老人,社會的關注度高,主要還是從社會學角度關注,更關注老人的不潔性行為。“如果從醫(yī)院方面來說,主要還是倡導老人加強健康教育和安全性行為。”
從2013年到2017年,艾滋病新診斷的數量不斷增長,數據統(tǒng)計2011患病人數2萬多人,2012年患病人數4萬多人,2013年患病人數不到9萬人,2014年患病人數10萬人,2015年患病人數11.5萬人,2016年患病人數12.5萬,到2017年的患病人數達到13.5萬人,從2013年到2017年足足增長了4.5萬,(這些數據是原有基礎上增加的,和原始數據不疊加)很明顯逐年增長!
2018年上半年中國艾滋病發(fā)病數為27243例,2017年張洪剛艾滋病發(fā)病數為57194例;從2011到2017年,中國艾滋病發(fā)病數增長了36744例,增長率高達179.68%,其中2012年增長最多。2018年上半年中國艾滋病死亡人數為7524人,2017年中國艾滋病死亡人數為15251人。
這些數量的增長,很多人開始尋找理由,有人發(fā)現(xiàn)自從2010年4月份取消艾滋病患者限制入境,接連幾年都開始飛速增長,很多人都開始懷疑,就是這個原因導致數值增長!不過對此相關的疾控專家也給出了回應:感染數量不斷增加,主要是因為檢測的人數不斷擴大!并且專家也表示,從2013年到現(xiàn)如今診斷出艾滋病患者的存活率也越來越高,從43.7萬增長到75.9萬。
眾所周知,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三種,分別是母嬰傳播,性傳播,血液傳播。三種傳播途徑當中,性傳播是目前為止感染率最高的一種傳播途徑,大學生當中就占三千多例,據統(tǒng)計新傳播當中有81.8%都是同性性傳播。對于大學生艾滋病爆發(fā)率的增長,相關專家也做出了措施,現(xiàn)已在全國11個省52所高校當中建立起了校園自助檢測服務,然后大學生可以自行檢測,并且將檢測答案發(fā)送至她的手機。這樣保護隱私的方式,也提高了大學生的檢測率。
在前段時間有一件關于艾滋病患者建群組隊通過交友軟件故意傳染給他人,甚至還快遞壽衣歡迎加入組織行為的新聞充斥著每一個人的神經,鬧的人心惶惶。但是這件事情卻給眾多的人提高了警惕,讓很多人在這件事情當中認識到交友的慎重性。事件雖然是悲劇,但確實給人們帶來教育意義,雖然說有憂中找喜的“嫌疑”,但是也是無奈之舉。
每年的12月1號是世界艾滋病日,距今日已經不遠,希望所有人能夠正確認識艾滋病,除了母嬰傳播,血液傳播性傳播這三種傳播方式以外,其他的方式是無法傳播的。大家對于艾滋病患者還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讓他們感受到世界有愛,從而不產生報復社會想法。
為什么中國艾滋病人數量多
1、 人口眾多
人口都比較密集
2、經濟教育水平低
部分地區(qū)的經濟、文化教育水平低。
3、艾滋病病毒的三大傳播途徑在中國都有嚴重存在
(1) 性傳播
一些地區(qū)性商業(yè)非常旺盛
(2) 血液傳播
很多地方衛(wèi)生條件、醫(yī)療設備和醫(yī)務人員的素質都比較差
(3) 靜脈吸毒
中國的局部地區(qū)都有廣泛存在
4.、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不到位
一些地區(qū)還沒有把艾滋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作為政府重要的職責去做,政府支持和經濟投入都遠遠不夠。對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導不足。
艾滋病人能活多久多少歲
“從感染到病發(fā)大概5-12年,艾滋病發(fā)后3年內死亡率百分之九十”我剛接觸傳染病時,老師在課堂上告訴我的。在針對艾滋病的有效治療措施出現(xiàn)之前,若患者25歲感染,以目前的病例來看能活超過40歲的寥寥無幾。在部分非洲國家,艾滋病的流行直接將人均壽命砍掉了30年。
HIV才發(fā)現(xiàn)幾十年年,已經卷走近億人的人命,已經快要趕上古時候歐洲的鼠疫了。有人96年發(fā)明了「雞尾酒療法」,人們終于看到了攻破艾滋病的一線希望,試驗表明,「雞尾酒療法」可以顯著降低患者體內病毒水平,推遲發(fā)病時間,延長患者壽命,但其風險性也比較大,有可能極大影響壽命,因此幾乎不在臨床采用。
如果要讓全球找一個20歲感染,現(xiàn)在已經50歲以上的人,幾乎和中彩票的幾率一樣,但科學地計算和預測一個群體的平均壽命卻可以做到。但好消息是雖然還沒有針對我國感染者壽命預期的具體研究報道,但隨著抗病毒治療于2004年逐漸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普及,我國艾滋病感染者的死亡率正在逐年下跌。
不過感染者要活到正常水平,還是需要滿足一定條件的,最起碼要做到兩條:
盡量在免疫力還沒被摧毀前接受治療,「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每次性生活時都戴上龜殼安全套以免導致HIV感染。當然這不是說艾滋病晚期的病患就沒治了,有不少病患查出來CD4個位數,在控制并發(fā)癥積極治療一段時間后CD4依然可以得到顯著提升,只不過可能比較困難而已。
好好服藥,并保持終身,持續(xù)將體內病毒量控制在檢測水平以下
隨著感染者壽命的延長,很多問題也會接踵而至。比如,雖然在生命長度上感染者和普通人區(qū)別越來越小,但在生活質量上差距還是存在的,感染者得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病以及某些腫瘤的風險都更高,而且發(fā)病年齡也比普通人早10年以上。感染者要想長壽,更應該多多注重對這些老年病、慢性病的預防!
實事求是的說,當下的治療條件已讓艾滋病人的壽命比10年前延長很多了,隨著醫(yī)學的進步感染者活到正常人水平也不再是奢望。但在如此好的治療形勢下,我國還有近半數感染者不清楚自己的身體情況,不敢去做檢查,等到發(fā)現(xiàn)時卻為時已晚。還有不少感染者,一發(fā)現(xiàn)感染就處在深深的絕望之中,抑郁情緒下選擇主動結束生命。在發(fā)達國家則呈現(xiàn)另外一個極端,因為治療效果很好,大眾對 HIV 的警惕性下降,總想著「感染了大不了吃藥咯」,所以放松了對自己和他人安全的保護,這時不對的,一定要每次性生活時都戴上避孕套,以免導致AIDS新發(fā)感染率再次抬頭。



